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灰落城中 (第2/2页)
没声,便把窗纸轻轻挑破一线,从缝里滑了进去。 帐房里还是昨日那GU纸墨味。他把那本**「米帐·夜半·支出:无名」**的帐册从柜底m0出来,翻到标记处。那一行字不在了——被人用粉白细细地抹去,又用极熟的笔路补了一行“修瓦”,字写得很像账房先生的旧手,可“瓦”的最後一捺多出了一点点的顿笔,那是江上客的手——他喜欢在收尾时多“留一点”,留给自己日後认路。 阎寂把指腹在那一捺上轻轻一按,像把这点「灰」按进心里。他没撕账,不撕。他只是把这一页往里面又折了一折,让它看起来b别的页更旧一点——旧到日後翻到的时候,会多想一眼。 窗外传来脚步声。有两个人的影挪到窗下,压着嗓门:“这里看过了?” “看过了。都钉Si了。走,去码头。听说那边有个小仆看见个孩子往南跑。” 阎寂闭上眼,缓了一瞬,翻身出了窗。他没有跑,他换了走路的样子──把步幅放小,身T微微前倾,像个送药的小童。他从廊下走过,正撞上一个挑水的婆子。婆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只当是小芝,便骂骂咧咧让开:“别打Sh我的鞋!” 风顺着他走路的方向吹。城门外有吹哨人的影子一闪。他没有看,只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影——城里影太多,普通的影,最不被人记。 —— 老码头空空,只有被cHa0水泡得发白的木桩和一排烂成骨架的船。小芝钻过墙洞时划破了手背,血点在瓦上,红得鲜。她不哭,按住伤口,照阎寂说的,钻进破舟里。船腹里真的有一包乾粮,还有一支竹管。她鼓起嘴,一鼓作气吹了三短两长。 岸上,一个戴斗笠的老人「唔」了一声,从苇丛里提了个旧渔筐出来。他没有看小芝,只把渔筐往她那边一丢,声音粗:“躲好。别出声。” 小芝缩进篮里,用草盖住脸。老人挪步到更外一点,朝着江上客手下的方向破口大骂:“你娘的,半夜半夜捣什麽乱!我这张网才补好!” 差役装束的两人笑骂着回他几句,又被同伴招手唤走。风把他们的骂声吹散了。 老人等脚步远了,才往筐边挪回一点,低低道:“你那位先生,说得对。风大,灰才看得清。” 小芝不懂。她只紧紧抱住药篓,药篓边上那只旧木匣硌得她手臂痛。她想到阎寂的脸,又想到昨夜那一屋火,眼泪在草下面悄悄地流。 —— 阎寂没有去码头。他绕了一个极大的圈,去了城西的旧学塾。那里有他最初学「直」「正」的案,有先生用过的旧笔,有一只被他摔断过後又黏好的砚台。门关着,窗半掩。他站在窗外很久,才抬手,敲了两下。 没有人应。良久,一个沧桑的嗓音从屋里传出来,像久不见风的一本旧书被缓缓翻开:“谁?” “先生,是我。”他压低嗓门,“阎……寂。” 门开了一条缝。老先生的背更弯了,眼却还亮。他盯着少年看了一会儿,轻轻侧身让开:“进来。” 屋里很冷,冷到墨都像结冰了。老先生没有问“为何”,也没有问“如何”。他只看了看少年衣襟里藏着的两截簪,沉默地走到柜前,m0出一卷旧纸,递到他手里:“这是你先前写坏的‘直’与‘正’,我没丢。”他顿了顿,“还有这个。”又掏出一卷薄薄的小本字卷……上面x1句极吐。 「先生,我要……变强。」阎寂把「变强」两个字吐得很慢,慢到像在牙齿与舌头之间磨了一遍,“我要看清灰是从哪儿落进来的。我要把它们,一粒一粒,挑出去。” 老先生点头:“强,不是‘打’的那种强。是‘看’的那种强。先把气收好,把眼收稳,把心收直。”他抬手,按住阎寂的肩,“从今天起,你先活着,活得慢一点。” “是。” 阎寂接过小本,指背在案上轻轻敲了两下。他把呼x1法背了一遍,把「直」「正规矩」的笔画又描了一遍。然後他起身,朝先生深深一揖,转身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这间把他教到「直」的房子。 出门时,他把旧木匣按在怀里,像按住一块烫手的石。风从他耳边刮过去,像有人在他耳边轻声说:慢一点,但别停。 —— 镜外,寒鸢看着这一幕,指节在护腕里缓缓松开。瑶台掌心的天律印轻轻一暖,像在黑夜里放了一盏不显眼的小灯。幽婵低声道:“他那时,才八岁。” 「八岁,」瑶台重复,目光落回镜心,“就开始学如何把门闩,从内改到外;学如何把‘灰’从字里挑出来。” 她把视线移向圣坛,声音压得很稳:“阎寂。你後来为刀,是如何一步步学的?” 阎寂没有立刻答。他合了合眼,似乎又看见旧学塾里那张案,看见母亲手心里最後一勺未入口的莲子羹,看见火光里父亲赤红的眼。他开口时,嗓子已经不沙:“先学活,再学看。然後——学记。把每一粒灰,记在心口。” “下一章,”瑶台道,“记账。” 夜风正起,城墙上的旌旆被风掀起又压下,像一页将翻未翻的书。太微观监的镜面微微一颤,像在等一个新的行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