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一场逆天之旅_心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心流 (第1/2页)

    1分钟有60秒、1小时有60分钟、1天有24小时、1星期有7天……虽然人类制定了时间的客观计算方式,但人类却也同时对时间的流动感有非常主观的感受。b方说病人在等待病理报告到来之前那种备感煎熬、度日如年的感受,或者是我曾听过美术系研究所的学生经常一坐下来作画就是个小时过去,真的是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我们在知觉上的时间流动感是存在非常大的主观差异的,如果生活中有多一点让自己可以全心投入、废寝忘食的事情,满足感与幸福感都会大幅上升。心理学家把这种完全沉浸在当下时刻的主观经验称为心流(flow)。

    我们对心流的经验绝不陌生,而系统X地对这个概念进行探讨及说明的心理学家是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1934-),他在1975年具T地说明心流是当一个人在从事与自身之技能层次相符合的兴趣活动时,会出现一种沉浸其中,并且无视於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能够成为心流活动的关键要素在於此活动所具备的挑战X和行为者本身所拥有的技能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也就是说太难的事情会让人想放弃,太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人觉得无趣,只有那些在挑战与技巧达成动态平衡的状态下,人才会进入心流状态。

    齐克森米哈里早期访谈过数百位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艺高手、外科医生等等受访者,他们来自於不同文化、社会阶级、年龄与X别,尽管对每个人来说的心流活动不尽相同,但是感觉却极其类似,这表示心流经验的一致X似乎是放诸世界各地皆准的;在心流状态下,个T的思考和感觉会暂时呈现空白,感觉不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可能是因为个T在当下将所有的心理资源都聚焦在眼前的任务上,於是就没有多余的心理资源去「想太多」,连时间感也一并消失了。

    齐克森米哈里对心流的内涵提出九大面向,可让我们做为设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一种调整依据。要特别说明的是,针对那些我们本来就喜欢的事情,要进入心流状态并不困难,你应该会很容易在回想起那些让你废寝忘食的事情时看见九大内涵的再现;我们的重点是要去针对那些你一直拖延着不去做的事情,反过来利用那些你早就T验过的心流九大内涵,采用其中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部分。

    首先最重要的是让活动所具备的挑战与自身所拥有的技巧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challenge-skillbance)。当事件毫无挑战X,也不需要你付出什麽努力的时候,我们会呈现出一种可有可无的冷漠状态,b方说当你陷在沙发中不停转台看着那些不需要付出脑力的电视节目、不停滑动手机切换一个又一个的页面时,如果那些讯息几乎不费脑力,那你会逐渐进入一种轻微恍惚的状态,脑袋没怎麽在积极运转;科学家已经谈论过这种状态对於人类大脑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年长者而言,大脑的经常不使用与退化之间是有关连的。在这种状态下,时间也可能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在你「清醒」过来的时候,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空虚感,而不是心流状态之後的满足感。

    当事件对个人来说太过简单,我们会很容易感到放松或是无聊;相反的,当事件对个人来说太具挑战X,以至於无法以自身的技巧应付时,则是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这两种状态都无法让我们沉浸其中。

    所以简单来说,要进入心流状态享受扭曲时间的快感,我们要调整的其实只有两方面:事件的挑战X与自己的技能强度。

    会让我们拖延的通常都是那些看起来挑战X太高、太可怕的任务,前面也已经讨论过如何将大的事件任务做切割,以达到砌砖成墙的效果;切割的目的就是在於让眼前的小任务所具备的难度是自己可以应付的,那麽我们就会b较容易着手开始,一步一步进入状况,通常在这样的过程中,自身的技巧也会随之提升;相对的,如果开始觉得太过轻松,甚至无聊的时候,就是调高挑战X的时刻了,b方说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