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药效 (第1/2页)
凌晨两点半,住院部的走廊安安静静,只有输Ye泵间歇的滴答和电梯在远端开合的叮声。 值班室的白光偏冷,投在不锈钢器械盒上,亮得像一层薄冰。 周矜远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连续三天的化验单和影像报告:转氨酶、淀粉酶、凝血、一个被高亮的结节边缘。 鼠标停留在CT横断面上,他习惯X地放大、再放大,指尖带着手术刀常有的稳定,仿佛只要把每一处灰度读懂,病人的结局就能清晰起来。 桌角的咖啡凉透,杯壁的水汽早散了,只剩下一圈浅sE的痕。 他抬手r0u了r0u鼻梁,视线搭在屏幕顶端的时间——02:31。 眼角的疲意在这个数字边上稍稍一沉,他没有顺势靠椅背,只是把下一位病人的随访记录打开,把“复查建议”多敲了两个字。 手机震了一下。 不是消息,是日程提醒:明早八点门诊,十点术前会。 屏幕亮起又灭,他没有接着放下,而是顺手滑到通讯录最上方。那个名字停在那里,从来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像一个没有被归档的标签。 “阮知虞。” 指腹在屏幕边缘停住,像握住刀柄,尚未破皮,却已经感到锋口的凉。 他把手机翻过来,屏幕向下,重新看向病例。过了不到半分钟,像是没忍住,又把手机翻回去,点开她的对话框。 他跟她的旧消息不多,空白的间隙显得冷清。 偶尔有几句,她的字总是简洁。 哪怕是问候,也一向点到为止,没有半分拖沓。 他看了好久,直到值班电话响起。护士的声音压得很低:“周医生,26床夜里有点腹痛,神情不太对。” “我马上来。” 他扣上白大褂,手机塞进衣兜,步子不快不慢,路过光线较暗的拐角,靴底在地砖上发出轻轻的摩擦声。 进病房前,他把袖口又向上推了一指,指骨浮出隐隐的线条……像每一次术前洗手时那样g脆。 26床的阿姨醒着,额头有汗。 他问了几句,手掌轻轻按到她的右上腹,触诊的力道一寸一寸往里探,细到能分出肌r0U与皮肤之间的弹X。 “这儿痛?”他收回手,吩咐做床旁血和酶学,再把备用止痛输上。安静的一套动作做完,阿姨的呼x1慢慢平稳,眼神里那种慌也散了些。 他点点头,出门时步子放缓,像担心门锁的声音太重惊了病人的觉。 走回值班室,他洗了手,水声在白瓷池里摔成细碎的亮点,冷意顺着皮肤一路往上窜,直到把刚才那点软下来的情绪b回去。 手机又被他拿起来。 屏幕里仍是她的头像,静静待着,什么也没发生。夜里这会儿,她或许还没睡,或许已经把手机调成了静音。也或许她今晚在别的城市的yAn台上,像从前那样,手肘抵着栏杆,眼睛看过去,却像在看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没有资格问。分手两个字落下来那天,他b任何人更清楚什么是界限……医生习惯于设定边界、生与Si的边界、适应症与禁忌症的边界、用力与放手的边界。可唯独这条关于她的线,总在他不经意的时候,模糊成一片灰。 他把手机放下,回到电脑前,给病例写补充说明:夜间腹痛,初步考虑……注意观察。 字字稳妥,没有一句多余。他想起她曾经坐在他诊室里问过一个问题:“你每天看到这么多病,会不会害怕?”他那时笑,说“会”,又说“习惯”。她没有再追问,眼神里那点被照亮的认真却让他记到了现在。 03:17。走廊更安静了,保洁车从尽头推过来,轮子压在地面上几乎没有声。年轻的住院医把门敲得很轻,探头:“周老师,我把晨交班资料放您桌上。” “好。”他抬眼,声音低低的,却让对方很快挺直了背。 门带上了。 他伸手把晨交班的纸翻到最后一页,笔尖在“风险评估”后面划了两道,像是替谁把某些不稳妥的地方提前撑住。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未把任何一句话拖到清晨以后,该说的都在白天说完,不该说的也不在夜里说。 可是今晚,他的沉默像另一个人,坐在旁边,盯着他每一次抬起的指节。 手机屏幕不合时宜地又亮了一下。不是消息,是电量将至的提示。 他将充电线cHa上,屏幕在白光里静静躺着。指腹缓慢地滑过去,终于还是在她的对话框里落了字。 别太晚睡。 四个字,他看了很久。像写给病人,也像写给她,更像写给自己。他把“睡”改成了“熬夜”,又改回来。 末了,还是把整行删除,退回键按得极轻,像是在处理一段需要缝合的皮边,不愿多留一道痕。 窗外有车声驶过。 鹭城的夜未尽,楼下的急救车偶尔会闪一阵灯,红与蓝隔着玻璃在墙上掠两道虚影。他靠回椅背,眼睛合上不到十秒,又睁了开来。 睡意不在,是一种被拉紧的清醒,让神经维持着近乎苛刻的秩序。 他给自己倒了半杯温水。 玻璃杯在指尖有些温度,胃也跟着温了一点。忽然就想起她偶尔在他诊室门口等他下班,不说话,手里拿着咖啡店刚买的热咖啡。 那时候他以为很多东西来得安静,就能走得安静。 后来才明白,安静从来不是等于轻。 …… 港城的夜,从来属于灯火与酒局。 自席珩川抵达的第三日起,几乎每一晚都被不同的场合填满。 融资推介、董事局闭门会、上流商会的交流酒会。他从不推辞,也没有推辞的余地。 港城是国际金融的窗口,外资财团与本土资本的暗流,在此处交汇、角力。作为远越资本的掌舵人,他一言一行,足以让一笔上亿美金的资金走向截然不同的轨迹。 这夜的场合,b寻常宴会更矜贵。 “国际航运与自贸区发展高峰论坛”晚宴。 这是港城政商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背靠新近批复的自贸区扩建项目,港府要借此机会,将金融、航运、能源与高端制造的资本链条整合。 政要与财团代表齐聚,记者媒T远远守在会场外,长枪短Pa0闪烁不休。 内场却寂静得克制。水晶吊灯层层垂下,映在长桌上的水晶杯里。每一席座次,都按照身家与身份被细细推敲过。 席珩川步入会场时,脚步沉稳,修身的深sE西装裁剪利落,肩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