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长安_第二章徵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徵召 (第2/2页)

依大承律例,凡是报名招募官兵的十四岁以上男nV,均要接受朝廷的家世查核,调查家中祖上三代是否有犯过重大罪案,例如通敌、谋反、杀人放火......这些。姜靖旭曾在无意间,听见义父义母的对话提起过,有的例如禁军、锦衣卫这种,调查就极为严格,一旦被查到,此人的前途就算完了;轻则革职下狱,永不录用;重则就地格杀,家族三代问斩。人生资历永远的染上一层W点,使得家族蒙羞......。有的只是走个过场,随意的问上一问就算完了。像这样的方法,基本上什麽样的人都很好混进去,至少可以拖上一段时间。但就是太容易混,所以军中或其他地方,进了什麽样的人也没有人知道——包括敌国J细。如此一来,机密就极易外泄,防不胜防,到时遇上了什麽样的事况,那可真是难以挽回了。

    虽说是走个过场,但姜靖旭知道,自己的生父「目前」仍是待罪之身、「叛国贼人」,自己是决计不能说出实情的。但报上自家义父的名讳,又说不出人家是否会生疑,毕竟,正三品兵部尚书的高位摆在那儿,即使义父平日言行极为勤恳低调,不太会刻意邀功,也难保别人不会起疑。

    可......这天下姓纪的,还有姓姜的,又不只有自己这家,应该......不至於把全城这两姓的人家都抓出来搜一遍吧?永安都城上下十几万人口,若是一一盘查,得要查到猴年马月去?虽然如此想,但要问害不害怕,姜靖旭坦言,说不怕都是骗人的。毕竟是关乎到身家X命的事儿,尤其是自家如此特殊的境遇。说得好,对方也够混,便侥幸过关;说不好,自己完蛋不说,恐怕还要牵连上自家人。义父母自幼把他领进纪家大门,决不能让他们失望,更不能把他们再拖入另一重危机。

    「......纪家的。」姜靖旭在心里天人交战不知几百回,在对方即将发火之际,终於说出了想要的答案。

    那小旗官翻了个大白眼,嗤道:「呵!自家姓名还得想半天,脑袋都装些啥了?!又一个来送Si的,脑子都长成钱的形状了是吧?!走走走!快走!!!」小旗官似乎是还没用午饭,或者就是个天生火Pa0嘴,满脸不耐的挥挥手叫人快点滚蛋了。

    看来真的遇到一个混饭吃的了。虽然被无故轰了一脸,但此刻,姜靖旭却松了一口气:真是幸好,居然没有被深入的查问,就这麽蒙混过关了?!毕竟自己受罚事小,若是再牵连他人,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想到这里,姜靖旭按捺住紧张又期待的情绪,抛下因拥挤产生的不愉快,一路往家中小跑着回去了。

    夜晚,纪府。

    姜靖旭躺在床上,回想白天的情况,说是两日後在京郊军营报到。如此着急,许是最近北韦、雁回、安南又在蠢蠢yu动了吧?这看似和平的世道之下却暗藏危机,朝堂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偏偏大承又缺乏能打仗的兵丁,暗cHa0汹涌。如此内忧外患,能不着急吗?姜靖旭心中冷笑:既然缺乏人手,那上位者为何要对有能之忠臣良将暗中猜忌,甚至在失去利用价值後,赶尽杀绝?岂不是自打嘴巴吗?长久以往,问何人,谁敢真心效忠?虽然有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长久多疑多思,只会与亲近之人渐行渐远,到时,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思及此,即便心有不甘,家仇亦不敢忘。这样冒险之事,绝不能让他人知晓。姜靖旭从床上翻起身,拿起纸笔,决定不动声sE的做些大事。「父母在上,儿恒熹叩首」「不孝儿恒熹,因个人之因暂别府中,自此入伍,所图者非功勳名利,亦无他念。乃藉此良机,查明十二年前绵yAn姜家灭门一案之背後真相。望义父、义母,及兄长切勿挂念,儿、弟一切安好,各自珍重。」

    阖上信纸,姜靖旭的脑中闪过许多回忆:爹娘、小妹、义父义母、兄长、先生、小花园、秋千、大宅院......都是陪伴自己十多年的回忆,有美好快乐的,也有纷扰害怕的。往後这样的日子,在拿到兵籍文牒的时候,可还犹在否?是岁月静好?又或是面目全非?

    长叹一声,自此之後,便是踏上一条不归路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