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她是讯号的盲区 (第2/2页)
理由很朴素。父母说过我「情商低」,朋友也半玩笑地讲过:「你要是会共情就更好了。」如果能变得圆融一点,也许很多关系不会那麽僵。 那一晚我睡得出奇踏实。没有白光,没有神谕,只有久违的一夜无梦。第二天起床时,我甚至替「神明」在心里道了个谢。 然後,几天过去,什麽也没发生。我差点把那篇文章归档到「年少时候的可Ai迷信」。直到某个课间,我看见前座——那时还是国中同班的水野拓真——把纸条藏在课本底下,飞快写着什麽。 「光线不好,别太靠近桌肚。」我凑过去,「不会是情书吧?」 这句话脱口而出。他的手一抖,铅笔尖在纸面划出一道浅白。他抬头,那双眼瞳里一闪而过的句子,不是他说出口的——却清清楚楚撞进我脑里: 他怎麽会知道?不会是看见了吧?还是……我最近太明显? 我怔了两秒,心口先是微微一沉,旋即跃起来:我听见了。不,是我开始「接收」了。 我没有全盘托出,只把故事讲成「某个网站教我在特定的日子许愿,然後我好像变得会看人了」。水野没有笑我,没有说我是中二。他只是把纸条折好,塞进笔袋,轻轻「嗯」了一声。那是我最熟悉的默契:不拆穿、不渲染,先接受,再看。 接下来的几周,这份能力像从点状扩成线,再从线变成面。先是父母,原来他们想像中的「理想之子」b我想像得更模糊、更遥远;再来是同学,我能听见他们对试题的恐慌、对彼此的好感、对未来的空白。再过一个月,我甚至可以在电车上、街口红绿灯前,捕捉陌生人的内心小剧场。 就像按下某个城市的总电源,灯光一盏盏亮起。 除了一个人——这是我直到今天才再次碰上的例外。 --- 上课铃把回忆切回现实。数学老师把粉笔在黑板上敲了两下,全班的噪音像海水退cHa0,留下粉末在空气中漂浮。朝雾把头发拨到耳後,专心抄笔记。她身上的光不吵,却持续,像一盏对着我的小台灯。 我在笔记本边角写下一行字:「朝雾纱奈=讯号盲区?」又在下面加了一个小问号。 下课,我去饮水机装水,走廊的风从楼梯口灌过来,带着T育馆的木头味。转角处传来两段压低的男生声线:「喂,刚刚她真的去找白川欸。」——「你少酸了,人家只是做游戏。」——「那也轮不到他吧。」我把纸杯换手,假装没听见;能力让我知道他们其实没那麽敌意,多半只是对不可控的事物起了防卫心。 回到座位,榊原修把一本新出的轻推过来:「借你。今天刚到。」 「谢啦。」我接过,翻了两页。他看了我一眼,yu言又止。我知道他想问,却不确定怎麽开口。於是我先一步说:「你喜欢的那个角sE,应该会在第三章有个转折。」 榊原愣了愣,笑出来:「你这人啊,总能讲到点上。」 我没有说出口的是——如果我也能讲中朝雾此刻的心事就好了。可是我什麽也听不见。没有字、没有sE块、没有任何可循的节拍。 放学前的最後一节自习,班长把周末活动表拿出来签到。朝雾抬手示意:「这里。」她的声音越过一排排课桌,从我耳边擦过。那一瞬,我忽然有个不太T面、却很真实的念头:或许她不是「没有讯号」,而是「把讯号收回到自己手里」。 如果是那样,我想知道——她什麽时候,愿意把开关交出一点点。 晚自习结束,校门口的风b中午凉。路灯把C场边线照得像银针。朝雾和她的朋友们结伴离开,说笑声断断续续。我背着包,走另一边的小巷,脑子却还在黑板与她的侧脸之间跳。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是水野传来的一句话: 【最近还会接收到吗?】 我想了想,打字回去: 【大多时候会。今天,碰到一个「没有」的。】 【有意思。】 【小心别因此喜欢上人家的神秘。】 我盯着最後那句,苦笑,把手机收回口袋。风从围墙那头吹来,带着夜的cHa0Sh与粉笔灰的余温。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听不见」,也会让人心跳加快。 而故事,大概就从这里,真正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