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郑里《末日前谈场恋爱》 (第2/2页)
差点擦枪走火一段,给了他一个角sE深度切入的破口,让Ian在後续情节的人物塑造明显更为立T。 换言之,修远对剧情的推动力不足——不至於是无效的角sE,只是稍嫌薄弱,可以考虑一下要如何让这个角sE更加融入剧情中,但瑕不掩瑜。 故事核心15/25 大众文学应该不见得需要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有主轴就够了,所以接下来是以主轴的角度去看。 我抓到的部分是,郑里似乎原本是想要写一个「在七月五号世界末日前立志要脱单」的故事——换句话说,这应该要是一个以世界末日倒数为轴心运转的故事。 但「世界末日」这个照理来说应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却在情节的持续推进下消失了。从第三章开始,一直到末尾七、八章才再度回归——剧情与主轴息息相关,这也是前面情感节奏出问题,其中一个占b很大的因素。 虽然看得出来郑里试图将故事扣合回世界末日,但以整T主轴来说仍然b重份量不足。 但其实这个故事撇开主轴,在剧情安排上已经非常完整了,那能不能将「世界末日」的主轴拿掉? 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拿掉,但最好不要。 大众文学很强调标签与定位,「在世界末日之前,一定要脱单」就是一个乾净明了、读者第一时间就能明白这部作品想要「写什麽」的主题式标语。甚至如果从出版角度考量,这也是能直接拿来做行销、与其他耽美做区隔的亮点。 所以,我会建议不要拿掉世界末日这个轴心,而是修稿时重新想想,要如何改动现有的情节以贴合主轴。 文笔17/25 首先,看得出郑里辛苦了拍拍 从纯文学跳到大众文学书写,有一个必须面对的困惑:我能用写纯文学的笔触,去书写大众文学吗? 每一个人的答案不同,而我从《末日》中,看见郑里在两者之间不断尝试调整、拿捏、更动:第一章的口语化b例之高,让我一度卡壳,後面从第三章开始渐入佳境,开始在口语式吐槽与书面式描写之间找到平衡,兼顾趣味与细腻描写,我个人认为,文字笔触上的转折点是在Ian与亦群差点擦枪走火那个段落以後——从这个段落开始,後续渐渐不乏亮眼的心理描写:那是作者本质上的观察与捕捉。在郑里掌握好文字基础调度後,我个人感受到他开始能够放松的去书写,将他本身的写作特质带进《末日》这部作品之中。 《末日》整T文字掌控得宜,只有开头的部分可以回头再修。其余真的没什麽好挑剔的。 个人反馈: 我本来以为我对偏轻的类型免疫了。 但在过程中,看见郑里的一些吐槽时,我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在後面开始进入揪心情节时的时候会哭出来。当我发现我真的需要去拿卫生纸时,我其实蛮讶异我自己的反应的。 中间有蛮多很亮眼的心理描绘:亦群对於要如何回讯息的焦虑、若澈与殷泽看见公投结果时的反应、Ian失控後对亦群温柔的推拒——我是个迷恋矛盾情感的人,对於「相Ai又互相伤害」、「尽管很恨,但还是承认变质前的幸福情感是真的」这类纠葛很没有抵抗力:若澈潇洒装作若无其事地转身,却每一步都想着「你怎麽还不来阻止我」,最後终於忍不住跑回河堤,却早已看不见殷泽的身影——这段「坚强逐渐瓦解」的过程非常x1引我。 而从中读到郑里的思考脉络时,那样带着些许天真纯粹的气息非常熟悉:「啊,果然还是郑里写的故事」——尽管可以说是换了一种文类书写,但跟〈亲Ai的脊骨〉给我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有的作品读了会让人觉得,「活着真的是太好了」。我自问,什麽样的作品会让我觉得「能看见这样的作品真的好幸福」呢——可Ai的世界,可Ai的他们,尽管不完美但依然保持微笑。那不是不谙世事的天真,郑里的天真是尽管被伤害,但依然愿意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好的」。当这份纯真的温柔被放进作品中,挑剔机车如我,确实会无可奈何又不得不承认的说,「能看见这样的作品真的好幸福呢。」 @最终结果 由於是大众文学的耽美,分数并不是直接相加,我个人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 剧情架构35% 人物塑造35% 文笔10% 故事核心20% 算式如下: 17÷25×35 20÷25×35 17÷25×10 15÷25×20=70.6 是B 的顶,差一点点就到A了,郑里加油???????就差在主轴的部分! 掰惹味,谢谢郑里当第一个评文的勇者?强者我朋友不是 以及我的习惯是会将评文先私下传给作者,作者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是不想要公开的评文内容都可以马上跟我说,我不会公开作者认为不方便公开的部分ou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